十堰市2010年中職招生工作實施意見
十堰市2010年中職招生工作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高十堰人口職業技能素質,推進實施“雙轉移”戰略,服務十堰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制度改革,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促進我市高中階段教育協調發展。
二、目標任務
2010年全市初中畢業生48043人,按照高中階段普職比例1:1.14的要求,其中普通高中招生計劃22500人,中職招生計劃25543人。據此要求,結合各中職學,F有招生規模情況,六縣市招生計劃為10710人,六縣市在完成本縣市招生計劃的同時,向市城區中等職業學校輸送智力扶貧計劃生10488人。(具體任務指標見附表)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提高認識,明確責任
職業教育是民生工程,富民工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中職招生是高中階段招生的重點和難點。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進一步樹立抓職業教育發展,就是抓十堰經濟發展,就是抓民心工程,就是抓科學發展觀的落實的觀念。建立各級政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雙線管理,層層抓落實的工作體制,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
(二)建立保障機制,確保完成中職招生任務
1、鞏固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成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建立防流控輟工作責任制。市教育局根據普職比例將中職生招生任務下達到縣市區,各縣市區再將中職招生任務分解下達到各初級中學,并建立初三畢業生臺帳,初中畢業生除升入普通高中以外,必須全部就讀職業學校。
2、嚴格招生計劃管理。嚴禁擅自擴大普通高中招生計劃,嚴格控制普通高中錄取分數線,對低于錄取分數線的不予注冊,確保普職比例達到規定要求;嚴禁各中職學校未經批準和不辦理中職學籍注冊手續接收各普通高中學生參加中職對口升學考試;嚴禁各地將初中畢業生納入短期培訓招生計劃和技工學校招生計劃。
3、建立雙線目標責任制。將防流控輟和完成職業學校招生任務情況納入縣級政府-鄉鎮政府一把手和縣級教育局-初中學校一把手考核的重要內容,中職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年終對各地中職招生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檢查。
4、完成轉移招生任務。智力扶貧轉移計劃是市政府打破區域壁壘,優化生源配置、加快貧困山區脫貧致富步伐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各縣市區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整體聯動,營造氛圍,鼓勵、支持貧困山區學生選擇就讀市直優質中職學校,不得實行生源封鎖和地方保護。
4、實行中等職業教育招生、送生獎勵政策,重獎招生工作先進單位和個人,對各初中學校升入職業學校人數與升入縣一中、市重點高中人數同等對待。從今年起,市政府從教育費附加中每年安排一定經費用于專項獎勵。
(三)嚴肅招生紀律,做到“五個嚴禁”
嚴禁中職學校委托中介參與招生;嚴禁中職學校以任何形式實行有償招生或搶拉生源,重復錄;嚴禁生源學校及教師向中職學校索取生源組織費;嚴禁中職學校采取虛報、謊報等違法行為,套取國家資助中職學生專項資金;嚴禁地方保護,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不得封鎖中職招生信息。市教育局統籌安排,集中時間組織宣傳,讓招生學校進入各初中學校(包括普通高中)與畢業生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與交流。各地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止中職學校進入初中學校開展招生宣傳。對違反招生工作政策規定,以盈利為目的,不負責任私自輸送學生的校長、班主任和教職工,一經查實,要嚴肅處理,造成嚴重后果的要追究當事人和單位領導的責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2010年中職招生計劃分解表
單 位 |
各縣市區初中畢業生數 |
應就讀 中職人數 |
縣市區 本級招 生計劃 |
市級轉移 扶貧計劃 |
城區生源計劃 |
丹江 |
4888 |
2444 |
3750 |
---- |
|
鄖縣 |
6924 |
3462 |
2000 |
1462 |
|
鄖西 |
8342 |
4171 |
1750 |
2421 |
|
房縣 |
4980 |
2490 |
910 |
1580 |
|
竹山 |
8067 |
4034 |
1300 |
2734 |
|
竹溪 |
5781 |
2891 |
1300 |
2291 |
|
張灣 |
1755 |
878 |
400 |
|
191 |
茅箭 |
969 |
485 |
|
|
194 |
高新區 |
369 |
185 |
|
|
74 |
武當山 |
665 |
333 |
|
|
133 |
市直 |
2147 |
1074 |
|
|
429 |
東風分局 |
3156 |
1578 |
|
|
631 |
|
48043 |
24022 |
10710 |
10488 |
1652 |
六縣市普職比按1:1,市城區按應就讀中職人數的40%下達計劃